(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原标题:惩戒修复双向发力 营造诚信法治环境
营商环境是市场主体发展之基、活力之源,建立“惩戒+修复”双向信用督促机制,为失信当事人重塑信用提供了机会。为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鹤壁市两级法院坚持刚柔并济,创新失信惩戒与修复举措,从正向激励、分类惩戒、信用宽限、信用修复等方面,找准刚与柔之间的平衡点,逐步形成“惩戒+修复”的双向信用督促机制,为鹤壁诚信社会和法治化营商环境建设提供更加优质的司法服务和保障,达到了以信用建设之“诚”,促营商环境之“优”,经济发展之“稳”,为鹤壁创建全国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区贡献了司法力量。
一是建好机制,夯实信用建设基础。出台《关于贯彻善意文明执行理念优化法治诚信营商环境的若干意见》,为积极履行裁判确定义务的当事人出具自动履行证明,强化正向激励,为诚信“背书”。印发《关于建立失信被执行人信用承诺和信用修复机制的实施意见》,进一步强化善意文明执行理念,创新信用承诺机制,为守信践诺的当事人修复信用。把信用惩戒措施的强制力聚焦到对规避执行、逃避执行、抗拒执行行为的依法打击和惩处上来。
二是创新举措,找准刚与柔的平衡点。实行风险告知制度。在执行通知中,载明被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风险提示,提前预警。实行信用承诺制度。对于被法院决定纳入失信被执行人名单的被执行人,如有积极履行意愿,可向法院作出信用承诺,经审查认为符合条件的,给予其一至三个月的宽限期。宽限期内,暂不发布其失信或者限制消费信息。实行惩戒措施预通知制度。在正式作出惩戒措施之前,书面通知在规定时限内及时履行法律义务将不再惩戒;若规定期限内仍拒不履行,法院将对其进行实质惩戒。对被执行人发出惩戒预警,既可以达到震慑违法、督促执行的目的,又依法保障了申请执行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了惩戒性和灵活性的良好结合。
三是抓在日常,让守信成为行动自觉。每月由执行指挥中心专员对辖区法院失信被执行人名单库内的失信企业进行全面排查、摸清底数。根据实际情况建立退出、指导、约束三类清单,分类施策,精准治理。对符合退出条件的失信被执行人,依法屏蔽或加速到期失信信息;对有履行意愿的,指导其配合法院主动履行义务,或促成其与申请执行人达成执行和解协议;对依然抗拒、逃避、规避执行的,继续依法采取信用惩戒措施。
四是双向发力,打造法治化营商环境。充分保障当事人的救济权利。持续完善投诉举报、异议申诉等机制。被执行人提出纠正申请的,依法及时审查。发现错误纳入、公布信息不准等问题,及时纠错。申请执行人对法院同意信用修复决定有异议的,亦可向法院提出。针对可能存在的弄虚作假等行为,一经发现,立即恢复惩戒。同时采取延长失信发布期、拘留、罚款等措施。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确保整个失信修复过程全透明、可监督。(河南省鹤壁市中级人民法院副院长 周化冰)